育才“千金方”———访艺术院优秀教师肖巍
发布时间:2017-10-31 来源: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记者 徐寅生 许良顺
他设计的logo曾获中南星三等奖,他的绘画作品获得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赛优秀奖,他指导学生的设计作品获得湖北省高校第七届美展金银奖各一项,校内也曾获多项荣誉,今年更是获评学校优秀教师。他就是艺术与设计学院教研室主任肖巍老师,任职期间,他潜心实干,育人有方,成为学生们认可的良师益友。
实施教学有方
2008年,当肖巍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他还是个刚离开校园不久的毕业生。但由于读研期间已经有过很多次讲课经历,面对全新的职业生涯和陌生的环境,他一点都不觉得紧张,反而能轻松应对。回想起为何选择老师这一行业,肖老师坚定地说:“那时候没什么别的想法,只是想单纯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在讲台上,他这一站就是十年。
肖老师负责教授视觉与传达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CI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学有所获,他往往会在第一堂课上引出四个问题:为何要学?学什么?做什么?重点是什么?“学习设计与其他专业不同,上课只是一方面,教会学生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他说。讲课过程中,他经常将自己所见到的优秀设计品记录下来融入实际案例,供学生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意感。
除高效教授理论知识,肖老师特别注重实践。“要想提升专业技能,离不开实践。”除去学院常规性组织学生写生和设计采风以外,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各类展览。就在去年,他带领学生去西北“寻宝”。在参观完所有的当地博物馆和传统工艺以后,色彩搭配的冲击性与艺术感深深影响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回校以后,他们将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和所收集的元素融进毕业设计作品当中,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他经常鼓励学生“走出去“,并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去年,湖北省第七届美术与设计大赛开展,肖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通过比较和筛选,选出了优秀的两篇作品。从设计分析再到成品,他亲自帮助学生修改。多少个夜晚,当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时,他们还在画室里忙碌着。昏黄的灯光拉长着身影,遍地的碎纸片散落着,他们修修改改,只为将刹那的灵感变成现实。最终,两名同学的作品喜获金奖和银奖。
“创意都是他们自己的,我觉得很不错,我只是给了一些修改意见而已“他谦虚地说。
提升自我有方
曾经,教学与科研这二者的平衡,给肖老师带来了些许困扰。搞科研是一件很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但教学也是首要任务。后来,他不断摸索,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学生与自己一同参与到科研中来。于是,他时常将自己的选题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师生双方产生思想的火花,推动研究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反哺教学。
今年3月,他带领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研究他的科研选题《地域文化和导视系统设计》。研究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及时提出,由他带领学生一起解决,这种共同探索的方法无疑推动了项目研究。“虽然我是老师,但有时候也得向学生学习。”正是这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让他取得了许多成功。任职期间,他曾发表过多篇学术性论文,包括2篇核心期刊、1篇EI核心检索和7篇普通期刊。
“我想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看展览了。”课外,他经常参观各类展览,对展览喜欢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学设计的一定要密切注意这块领域的变革,牢牢把握住新动态。”于是,爱好也就变成了开拓视野的有效方式。他还参与各类学术型会议,与行业里各种优秀人才打交道,共同探讨学术问题。通过这些方式,他不断取长补短,丰富自我。
“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要害怕困难,要给自己不留遗憾。”执着斯念,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化育学生有方
生活中,肖老师是同学们口中的“肖哥“,是他们的亲密好友。课间经常会有同学找他谈心,这时,他总会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倾听。而对于学习后进的同学,他认为不能硬逼,而是要将他们当做朋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学习,让他们明确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肖老师回忆起班上一个女生,她平时不怎么努力和认真,成绩也总是占中下等水平,虽然自己经常在课下开导她,激励她发愤图强,却总不见有什么大起色。有一天,这个女生突然找到肖老师,激动地告诉他:“老师,我找到了一个很适合我的工作!“原来,这个女生积极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在毕业设计作品上下了一番功夫,依靠所掌握的知识成功找到了工作。肖老师十分欣慰,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对我来说,听到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学生的好消息了,她能找到好的工作,说明她还是努力了,也说明我的开导没有白费。”肖老师一脸自豪。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肖老师乐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积极给学生以安慰和鼓励,在他的教化下,许多调皮的学生都逐渐有所进步。关键时刻,他还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毕业时,肖老师经常利用自己的人脉,给他们介绍一些不错的工作,目前,他所带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较为出色的成绩。肖老师最后强调,为人师者,只要真心为学生着想,给他们真诚的帮助,总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