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尽显芳华———访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张曼妮
发布时间:2017-10-31 来源: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记者 张亚楠 鹿蕊杰
没有感天动地之举,也没有轰轰烈烈伟绩,但却不忘初心,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即可称为良师。
她,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优秀共产党员,曾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自2007年从事英语教学以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她就是英语专业教师张曼妮。
高效教学有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张老师在她所讲述的《英语阅读》系列课程中所秉承的教学理念。多年教学中,张老师非常注重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如何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她认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活起来”。
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单词多而杂,记单词便成了费力活,而张老师的学生却普遍认为没那么玄,因为张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窠臼,能活计单词,她提倡情景记忆,教学生在阅读中记单词,活学活用。
学好一门语言,大量阅读必不可少。开课之初,张老师会带学生去图书馆总馆的外语学习空间参观体验,请图书馆老师教学生如何借阅和利用学校各类丰富的图书资源。她认为,任何阅读技巧,只有在大量有效输入后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她还组织开展读书会、小组阅读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开展课外线上阅读活动,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撰写新闻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为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张老师会补充如雅思阅读等国际英语考试的阅读题,分析解题技巧,强化逻辑思维,分析专四阅读新题型,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得分要点。
张老师还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她认为这反过来又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她经常帮学生争取和外教接触的机会,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外教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
好方法总会产生好结果。很多同学说,张老师的方法确实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辨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
张老师也强调,英语学习是一段漫长且艰苦的过程,需要的是同学们的恒心和毅力。书山有路勤为径,任何阅读技巧和方法,只有在辛勤耕耘中才能获得效果。
爱和责任
谈起她的第一份工作,张老师自豪地说道:“就是在这里教书啊!”
是的,她爱教书,更爱她的学生。“当一位好老师,不仅仅需要渊博的学识,扎实的业务功底,良好的德行,还要怀有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十多年里,她踏踏实实做着一个老师该做的事。
备课时,总会把准备好的课件全部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认认真真,尽职尽责。而课余时间大大都分给了学生。英语专业有许多竞赛,为辅导学生参赛,她花了大量时间给予指导。当问及她如何看待大量私人时间被占用时,她说:“老师就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正因如此,她在学生眼中才是那样的不普通,那样的不平凡。
有一年毕业季,一位学生毕业求职试讲,请她帮忙对课件提一些修改意见。她在仔细看了课件后,认真批注每一页的问题,并对教学设计提出建议。学生收到反馈后非常感动,庆幸自己在大学里能遇到这样认真的老师。
“相处两年多,到了分别的时候,可能才会为那些小事感动,比如,学习任务比较多的时候,匿名和老师撒娇,可不可以推迟一天报听写。”张老师的学生回忆说,她不仅工作认真,更是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心大姐姐。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个同心圆”。在升大三的离别之际。英语专业15级的王伟静同学为感谢张老师的付出,组织班上同学唱了一首《爱》献给张老师。除此之外,班上的同学还一起给老师写了一本附带每个人照片的留言册。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次次孜孜不倦的教诲,而学生对老师的爱或许只是一首简简单单的歌曲,一本记事的留言册。然而,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