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师者风范 >> 正文

向阳花木早逢春———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周向阳

发布时间:2017-11-30 来源: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记者 周天宇

初次见面,刚刚上完课的他抱着一沓教材课本走进办公室,亲切地为我们拉开椅子。一身休闲衣,说话时不时会眯着眼笑,平和又容易亲近。他就是信息技术与科学学院信息系副主任、光电专业负责人周向阳老师。从教13年,他在光电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学校多项荣誉,今年又被评优秀教师。

课堂教学 不忘育人初衷

课堂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最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多年来,周老师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他力避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常常让学生来当主角来翻转课堂。

课后,周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任务,找些知识点,让学生组成团队自己搜集材料,下次课前当回导师登台讲课。借此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积极投入,然后在课堂上绽放自己。台上讲的投入,台下听得仔细,简单的角色转换,课堂氛围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同学们品评着教学过程,课堂参与度、自我表现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样可以训练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站上讲台,能培养他们强烈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作为光电专业负责人,周老师深知,讲好专业理论课不容易,必须要将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拆分透析,使学生容易理解。因此,他还非常注重案例式教学。“来,同学们看看,这是一个人体热式电红外探测器。”光电专业理论课上,周老师拿着光电的开关零件给学生们看,“观察一下它的灵敏度、精度如何?”就这样,周老师常常借助自己购置积攒的硬件模块,或举一些具体案列,由浅入深来讲解其中的原理,原本枯燥无趣的理论课,不知不觉中便可感可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带着实物到课堂,举些例子告诉他们哪里可以用到、怎么用。从应用角度把一些术语融入到案例里面,这样比学生纯粹听理论效果要好,学生更感兴趣,课堂效果也更好,毕竟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于课堂教学,他始终不忘初衷。

因材施教 助力成才成功

作为教师,提起学生周老师总会感到满满的自豪。这源于他深刻灵活的教学理念助力学生成才成功。他认为,一位好教师不仅要课上的好,还要善于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用人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成绩不拔尖怎么办?把动手能力练起来!”光电学生李金金,成绩不是很好,但动手能力被周老师培养得很强,得到了我校外聘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交口称赞。毕业设计结束后,就直接应聘到了这位老师所在的公司。上班一年后,在周老师的鼓励下。又考上了这位教师的研究生。“学生能走得更远更好,对我来说就是最满意的回报!”

刚毕业的13级学生曾子皓,先是在华中激光担任售后服务工程师,工作大年半就在上百人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升为售后主管。“这个学生非常善于表达自己,善于与人沟通,能处理好各种不同的关系,在学校时和同学室友关系也很好。”

其实早在学生们大三时,周老师就通过组织学生们“传-帮-带”的活动,借此让学生们了解自己今后想做什么,以便对未来有一个定位。在此过程中,他发现,曾子皓善于主动沟通,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售前售后等管理工作岗位。后来曾子皓去华中激光面试前,向周老师认为,教学不仅仅在于课堂,他认为生活有时候会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光停留在专业领域,综合素养也是考察点。所以我们老师与学生沟通,不能仅仅限于使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更要使他们认识到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有良好的应对能力是多么重要。”他的教学理念从来不停留于教学效果本身,更多是为学生的未来做长远的打算。

良师益友 受到好评不断

“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只是给他们上课而已,但是作为老师,我希望能跟他们像朋友一样多交流,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心有所思,亦有所行。

有一个学生在大二时上课非常认真,周老师从他的学习态度以及和其交流中发现他对知识的渴望很强烈。有一次聊天,这位同学满怀憧憬地向周老师说出自己的目标:“我想考华科的研究生。”得知他的想法,周老师鼓励他,你这种学习状态如果能坚持的话肯定会考上的。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同学在大三下时,父母离异了。家庭遭遇突变,对他造成极大打击,心态发生了逆转。

临近考试,他和周老师聊天,提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和一般同学有差异,不敢相信自己能考研成功。”看到他悲观的样子,周老师一旁不断地开导说只有学会战胜自我,才能实现心中目标。

但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那次考研他失败了,接着一蹶不振,迷茫、失落,甚至萌发过轻生的想法。一直对他很关注的周老师发现了这个苗头,不时找他聊天,试图解开他的心结。一次、两次、三次,就像诸葛亮三顾茅庐那样,他重拾信心,决定二战,最终告捷。

“把学生看作朋友,真诚地沟通和帮助”这是周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也赢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谈及周老师,被教过的学生都是好评不断。光电16级陈同学说:“大一时周老师教过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感觉特别负责。上机课时,很多次看到老师下课了都没走,只要有同学上来问问题,他一般都是答完问题再走,非常有耐心。”

在华中科级大学读研一的王耀庆,提起周老师仍是念念不忘。“我非常喜欢周老师的课,特别是《光电技术原理》,上课很亲近,像朋友一样。老师授课能力很强,也很关心我们,我有什么事总愿意去找他和他沟通。”毕业了,他还记得与周老师的种种过往,时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