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自己奉献给学生———访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路茜
发布时间:2018-03-31 来源: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记者 徐雨慈 张亚楠 江夏敏
“来!快进来。”一声亲切的召唤后吗,记者走进门去,终于见到了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路茜,她那比冬日阳光还要温暖的笑容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路老师的优秀源自“一切为学生,始终为学生”的心,源自那“把最好的自己奉献给学生”的坚定信念。
因材施教提升学习兴趣多年来,路老师负责大学英语读写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所教专业涉及信科、机电、城建、经管、新法等学院。学院不同,专业各异,文理有别,基础不一,要想调和众口,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学生们大都来自不同专业,但我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反而会让我觉得能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然而千条金竹织小篮,说来容易做来难。基于学生情况,千篇一律施教,自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此,路老师善于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本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她自创了一种针对性教学法,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案,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她还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了互联网课堂,利用“微课”把网络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创设学习情景,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到课堂,。
创新手段激发开口能力在很多学生心中,英语只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语言,因此很多同学不愿意主动开口说。其后果就是学了多年英语却仍然是个“英语哑巴”,同时还会使人丧失学习兴趣,导致英语应用能力的缺失。
为扭转这一局面,路老师力避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更多使用任务型和合作型教学法,让每个同学都“不得不”主动加入课堂开口说话,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断激发大学生开口的勇气和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华丽转身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不少学生的口语能力获得很大进步。如计科15级的李晗,当初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在路老师的引导下,她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口语能力也比以前进步不少。“那个学生我印象很深刻,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问我问题。
不仅如此,在路老师的指导下,第十四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之舞台剧表演大赛中,许多小组在决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15级新法院廖应霞小组,以极富有创意的英语舞台剧《三打白骨精》获得了全校三等奖的好成绩。
自我提升厚植教学底气作为人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求一桶水。路老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在不停地给自己“充电”,在教改和科研之路上不断攀登着。
目前,路老师主持的教改课题《经管类大学生英语读写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已经顺利结题。而在另一项目《融入中国文化的口语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输出能力影响的研究》中,作为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和整个团队一起以专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把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改成果业已推广到各学院英语教学中。她还发表多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她说:“只有自己不断提高,才能有足够能力去指导教育他人。”
路老师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善于总结的工作方法,让同学们喜欢她的课堂,喜欢她上课的方式。由于成绩突出,路老师连续三年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忠实履责引领学生成长路老师不仅负责多个专业班级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担任了英语17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她说,自己过得有点忙。
只要谈起她的学生,路老师就会眼神发亮。作为班主任,路老师除了日常教学科研,关注最多的就是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她经常主动与学生谈心,学生也乐意畅所欲言与她交流各种问题。她还积极带领学生们参与院里举办的活动,引导他们不仅把学校当成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也当成是一个家,每个人都融入其中缺一不可,并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实践能力。她说,作为老师,必须对学生负责任,对学校负责任。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尽可能告诉他们在学校应学会的一切。